光纜市場的惡性競爭--“寬帶中國”隱憂重重
時間:2016-02-26 16:50:54 來源:
前段時間國務院把“寬帶中國”定性為即時國家戰略,但是總有些事情會拖累我們戰略的步伐。而有關媒體報道出的中國市場上劣質的光纜越來越多,這些重要是國內越來越多的光纜小作坊有關。小的光纜廠家越來越多為了能拿下訂單通常他們都會利用價格優勢,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采購商,小的廠家沒有品牌優勢也沒有規模化優勢。那么他們為什么可以賣的那樣低廉呢?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是通過壓縮成本,采購劣質的原材料,以達到光纜的低廉價格。
使用這樣的光纜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如信號傳輸會短短須須、衰減值大、畫面傳送失真等等。所以采購商選擇這樣的光纜一定要做好萬全的保證,使用劣質光纜后期的成本維護會非常的高。
光纜尺寸不統一,種類繁多,為了控制成本劣質光纜時而被運用。室外纜、架空纜、松包纜、鋼絲加強纜與普通的皮線光纜等。這些使得施工過程中的難度加大,故障頻頻。劣質的連接器,ADSS光纜不專業的私營小作坊出現使得光纖連接器價格低至10元以下,用這樣的產品施工,后續將存在著嚴重風險問題。選用劣質的材料取代PEI:嚴重影響光纖連接器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增加后期維護的成本,客戶投訴率攀升。
在惡劣的產業環境之下,國內線纜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出現了扭曲的現象。在光纖光纜行業發展的近十年中,有一些以產品質量過硬而知名的企業,在低價競爭的環境中無法生存下去,最終走向了被兼并或破產的地步。市場中“劣勝優汰”的現象已經出現,整個線纜產業的發展也亮起紅燈。由于運營商“反向競拍”、“最低價中標”的政策,同時廠家又采用了惡性“價格戰”的方針,使光纜價格持續走低。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采用降低光纜原材料質量的手段,相關部門及運營商在采購過程中又沒有對質量問題給予足夠重視,使得質量低劣的光纜產品“享受”著高水準的價格利潤。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線纜方面的專家指出,在當前的這種集采體制下,線纜供貨商在參與投標時,為保證處于一類供應商的位置(二類供應商的份額會比一類供應商少20%),不得不降低報價,而后期技術人員為保證利潤,只能采用更換材料的方式,而下一年,運營商的集采標準又會在此基礎上繼續下調,尤其是價格參數。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