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結合助推創新浪潮:2016年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完美收官
時間:2016-08-16 15:48:14 來源: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與互聯網相關的技術及應用正在蓬勃發展并走進人們的生活,智能互聯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傳統產業。
8月15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與中國電子學會攜手全國知名高校和ARM、賽靈思、意法半導體、ADI、谷歌五家全球領先高新技術企業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完美收官,決出16個一等獎、24個二等獎、35個三等獎和5個企業創新獎,產學結合助推全國智能互聯創新浪潮。
聚焦智能互聯:近千支隊伍參賽
近年來,中國在智能終端市場及物聯網部署方面居于全球領先地位,社會各界對智能互聯的創新發展給予廣泛關注。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即以此為切入點,共吸引全國30個省市、261所高校的近1000支隊伍,獲得超過3500名在校大學生的踴躍參與,得到覆蓋處理器、數字、模擬以及系統軟件的全產業鏈支持。
8月14日,脫穎而出的80支隊伍在上海進行了最終角逐,來自教育部及電子學會的相關領導、行業和高校專家以及五大科技企業的高管共同見證了多項涉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業等智能互聯領域的創新設計。
“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的舉辦是我們電子信息類專業教指委會同各高校,攜手多家國際著名企業機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匯聚企業資源,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引領高校專業綜合改革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呂志偉教授指出。
智能互聯創新大賽面向高校電子信息類及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更注重智能互聯技術的綜合運用,從數字到模擬、從嵌入式到FPGA、從硬件到軟件、從智能終端到云服務,賽題貼近實際開發應用,充分鍛煉和展現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協作能力:“教指委將為高校與企業產學結合、共同營造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環境創造條件,我們期望,中國高校能為中國‘互聯網+’、工業4.0的產業轉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C114在頒獎典禮后的媒體溝通會上獲悉,大賽以創新性、實現完成度、實用性、復雜度等作為評價標準,采用評審雙盲制度,以確保獎項的公平、公正。
國家機構如何聯合整個生態系統,引導高校創新服務產業大趨勢、熱門應用?之前已經有不少企業與大學展開合作,包括一些大企業每年都有大學計劃的投入,教指委的參與使合作從點對點變為點對面,通過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這樣一個平臺,讓各大企業和有競爭力的企業能夠以生態系統的形式,合力服務高校和產業。”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何偉明教授表示。
“本屆大賽的亮點頗多,第一平臺足夠大,得到了教指委、電子學會和知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第二參賽人數超出預期,有近1000支隊伍參賽,規模、影響力巨大;第三從籌備、到賽事、再到頒獎的整個過程非常圓滿。”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志軍教授向C114一一細數道。他強調說,大賽最關注的就是讓學生展現創意,再深一層就是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產學結合:五家全球領先企業助推創新浪潮
作為本屆大賽的主要協辦方,ARM、賽靈思、意法半導體、ADI、谷歌五家全球知名的生態系統企業圍繞“智能互聯”這一大賽主題,為參賽者及中國高校師生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持,并向所有參賽學生提供了各種基于ARM架構的軟硬件開發平臺、解決方案、參考設計、開發工具及IC器件。
其中包括賽靈思全球首款具有高擴展性的Zynq-7000全可編程SoC系列開發板和套件;意法半導體為選手甄選的高靈活性、可拓展、多兼容的STM32NUCLEO開發板、傳感器和藍牙套件,以及讓選手盡情釋放創造力的STM32 開放型MCU開發平臺;ADI橫跨模擬核心技術各領域(轉換器、信號調理、RF和微波、電源管理等)的先進半導體產品以及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等。
一直以來,五家協辦科技企業憑借多年以來對全球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對技術創新的堅定信仰,引領中國智能互聯產業的創新浪潮,持續為國內工程師和技術專家提供全球領先的軟硬件技術支持,幫助他們實現從創新理念到差異化產品的快速研發,鞏固并推動中國在全球智能互聯產業的領先地位。在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中,五家協辦科技企業與國內高校展開積極合作,合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圈,從而實現高校實踐、創新教學與業界技術、產業動態的緊密聯動,從產學雙向同步助推中國智能互聯創新浪潮。
“可以說這次的產學合作是一拍即合。這些企業自己也在舉辦大學生活動和競賽,聚合到我們的平臺來辦影響力更大;各家從事的領域也相互關聯,形成了一整個端到端的系統。而賽事的順利展開也得益于這些企業的積極參與和大力幫助,合作非常愉快。”何偉明教授點評說。
“創意和創新存在于不同層面,比如半導體公司的芯片、軟件上的某個算法,這些都是技術上的創新;第二個層面是應用上的創新,技術還是那些技術,通過你的創意來解決某些問題。智能互聯創新,企業在人力物力充裕的條件下也很難在3個月內(大賽時長)做出重大創新,因此大賽主要是看學生能否獨立思考,在現有模塊和軟件的基礎上,以有別于以往的方式來解決某些應用上的問題,在功能和應用上有所不同就是有創意的。”ADI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Jerry Fan解釋說。在他看來,獲獎設計都是符合市場和應用趨勢的,緊貼市場是參賽作品一大特點。
“大賽‘智能互聯’的主題與我們所瞄準的方向一致。”意法半導體中國區微控制器市場部高級經理曹錦東指出,企業希望招聘到的人員能夠招之即用,通過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希望讓學生了解創新的必要性、獲得實踐,快速適應社會需求,成為企業需要的人才。
與教指委合作的此次大賽是賽靈思在中國實施大學計劃的一個升華,從之前單打獨斗的創新創業支持,擴展到聯合教指委和生態系統的力量參與到國家級雙創事業中,賽靈思大學合作全球總經理Jason Wong如是說。
8月15日,由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與中國電子學會攜手全國知名高校和ARM、賽靈思、意法半導體、ADI、谷歌五家全球領先高新技術企業共同舉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完美收官,決出16個一等獎、24個二等獎、35個三等獎和5個企業創新獎,產學結合助推全國智能互聯創新浪潮。
聚焦智能互聯:近千支隊伍參賽
近年來,中國在智能終端市場及物聯網部署方面居于全球領先地位,社會各界對智能互聯的創新發展給予廣泛關注。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即以此為切入點,共吸引全國30個省市、261所高校的近1000支隊伍,獲得超過3500名在校大學生的踴躍參與,得到覆蓋處理器、數字、模擬以及系統軟件的全產業鏈支持。
8月14日,脫穎而出的80支隊伍在上海進行了最終角逐,來自教育部及電子學會的相關領導、行業和高校專家以及五大科技企業的高管共同見證了多項涉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業等智能互聯領域的創新設計。
“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的舉辦是我們電子信息類專業教指委會同各高校,攜手多家國際著名企業機構,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匯聚企業資源,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引領高校專業綜合改革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呂志偉教授指出。
智能互聯創新大賽面向高校電子信息類及計算機類專業學生,更注重智能互聯技術的綜合運用,從數字到模擬、從嵌入式到FPGA、從硬件到軟件、從智能終端到云服務,賽題貼近實際開發應用,充分鍛煉和展現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協作能力:“教指委將為高校與企業產學結合、共同營造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環境創造條件,我們期望,中國高校能為中國‘互聯網+’、工業4.0的產業轉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C114在頒獎典禮后的媒體溝通會上獲悉,大賽以創新性、實現完成度、實用性、復雜度等作為評價標準,采用評審雙盲制度,以確保獎項的公平、公正。
國家機構如何聯合整個生態系統,引導高校創新服務產業大趨勢、熱門應用?之前已經有不少企業與大學展開合作,包括一些大企業每年都有大學計劃的投入,教指委的參與使合作從點對點變為點對面,通過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這樣一個平臺,讓各大企業和有競爭力的企業能夠以生態系統的形式,合力服務高校和產業。”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何偉明教授表示。
“本屆大賽的亮點頗多,第一平臺足夠大,得到了教指委、電子學會和知名高科技企業的支持;第二參賽人數超出預期,有近1000支隊伍參賽,規模、影響力巨大;第三從籌備、到賽事、再到頒獎的整個過程非常圓滿。”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志軍教授向C114一一細數道。他強調說,大賽最關注的就是讓學生展現創意,再深一層就是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產學結合:五家全球領先企業助推創新浪潮
作為本屆大賽的主要協辦方,ARM、賽靈思、意法半導體、ADI、谷歌五家全球知名的生態系統企業圍繞“智能互聯”這一大賽主題,為參賽者及中國高校師生提供了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持,并向所有參賽學生提供了各種基于ARM架構的軟硬件開發平臺、解決方案、參考設計、開發工具及IC器件。
其中包括賽靈思全球首款具有高擴展性的Zynq-7000全可編程SoC系列開發板和套件;意法半導體為選手甄選的高靈活性、可拓展、多兼容的STM32NUCLEO開發板、傳感器和藍牙套件,以及讓選手盡情釋放創造力的STM32 開放型MCU開發平臺;ADI橫跨模擬核心技術各領域(轉換器、信號調理、RF和微波、電源管理等)的先進半導體產品以及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等。
一直以來,五家協辦科技企業憑借多年以來對全球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對技術創新的堅定信仰,引領中國智能互聯產業的創新浪潮,持續為國內工程師和技術專家提供全球領先的軟硬件技術支持,幫助他們實現從創新理念到差異化產品的快速研發,鞏固并推動中國在全球智能互聯產業的領先地位。在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中,五家協辦科技企業與國內高校展開積極合作,合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圈,從而實現高校實踐、創新教學與業界技術、產業動態的緊密聯動,從產學雙向同步助推中國智能互聯創新浪潮。
“可以說這次的產學合作是一拍即合。這些企業自己也在舉辦大學生活動和競賽,聚合到我們的平臺來辦影響力更大;各家從事的領域也相互關聯,形成了一整個端到端的系統。而賽事的順利展開也得益于這些企業的積極參與和大力幫助,合作非常愉快。”何偉明教授點評說。
“創意和創新存在于不同層面,比如半導體公司的芯片、軟件上的某個算法,這些都是技術上的創新;第二個層面是應用上的創新,技術還是那些技術,通過你的創意來解決某些問題。智能互聯創新,企業在人力物力充裕的條件下也很難在3個月內(大賽時長)做出重大創新,因此大賽主要是看學生能否獨立思考,在現有模塊和軟件的基礎上,以有別于以往的方式來解決某些應用上的問題,在功能和應用上有所不同就是有創意的。”ADI副總裁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Jerry Fan解釋說。在他看來,獲獎設計都是符合市場和應用趨勢的,緊貼市場是參賽作品一大特點。
“大賽‘智能互聯’的主題與我們所瞄準的方向一致。”意法半導體中國區微控制器市場部高級經理曹錦東指出,企業希望招聘到的人員能夠招之即用,通過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大賽,希望讓學生了解創新的必要性、獲得實踐,快速適應社會需求,成為企業需要的人才。
與教指委合作的此次大賽是賽靈思在中國實施大學計劃的一個升華,從之前單打獨斗的創新創業支持,擴展到聯合教指委和生態系統的力量參與到國家級雙創事業中,賽靈思大學合作全球總經理Jason Wong如是說。